2019年3月25日 星期一

從理解人格模式學習自己該怎麼做選擇


先問一個問題,當面對選擇時你真的冷靜思考、客觀分析一切條件,最後綜合各項數據評比才依科學方式做出決定嗎?想也知道絕對不可能。如果在餓著肚子,只想要快點吃東西時,有可能用上述的方式比對哪樣真的健康?怎麼挑CP值才最好?哪家店有什麼折扣?拜託哦!!這時大多已經只要有的塞進肚子就好了,誰管得了這麼多啊!!同樣,既然食慾都能讓人只管先有就好,在面對性慾的需求時又真的能夠不衝動?那麼…………所以我們做出決定完全只是因為衝動?先把這個問題保留著,晚點再一起思考。

我們開始慢慢聚焦到在BDSM圈內的交友、認主與參與活動吧。或是很多人,尤其是新進的女性同好,在決定要或不要時(與某人互動與否、活動參與與否等等),不是真的覺得好或不好,而是找安全感高的或是不管是否好壞,只管排除最糟的。也就是大家常常認定的,我們在做決定時最後往往會以避害為原則。這是事實,也算是我們一直以來被教育出的自保方針。比較直接的形容就是,不管怎樣只要我拒絕了,至少不會受到傷害。我不否認這是個可行的選擇邏輯,也能避免衝動誤事。但在做出避害決定後,常常會有兩種心情出現。一、我知道這樣是對的,至少我不會有損失。二其實試試應該也可以,而且結果看來也不差,我幹嘛要放棄啦!這兩種心情每個人會出現的比例不一樣,造成的不適感也不同。為什麼?因為不是每個人都人格特質都是避害型的。
可能有人聽過NLP,或許還接觸過,但這次只會以簡單的分辨方式讓大家理解自己的人格特質是傾向趨利還是避害,再以此協助大家了解該怎麼做選擇

會寫這篇文章,主要是一直以來就有看到或聽到很多人說,誰誰一直勸說該去參加XXX活動,不參加活動容易被騙、不參加活動才找不到合適的人。或是在與人接觸時,對方不停的講述一堆勸誘,不停的想要洗腦自己相信、聽從或跟隨對方。但是到底該怎樣選?要怎樣才不會事後懊惱或心中始終有某種芥蒂卡著?我們先假設所有勸誘都是善意的,除了個人喜好、溝通的感受,並且排除假S等惡意,我們該怎樣做選擇才不會後悔?真的只要「剃除不想要的」,我們就能做出當下最合適自己的選擇?絕對不是!

這次的重點是讓解說什麼是趨利型避害型的人格,並解說怎樣藉此幫自己進行判斷,最後再給兩類型的人一點在圈內互動時的建議。趨利或避害兩種人格本身並沒有好壞優劣,若以NLP的解釋去看,就是我們的思考結構與趨利還是避害的頻率、適性比較合。雖然我們對事物的認知、知識的建立等等是透過經驗感受累積而來,但隨著適性的不同,人們會對特定的思考邏輯、表達方式、文字音聲、情境氣氛有著較高或低的接受度。詳細的區分與理解我們跳過,這次會盡可能單純點。


趨利與避害的人格特質並非純如字面的那麼絕對,不是指一個人一點風險都不能忍受,或是一個人看到有好處就不擇手段,請先跳脫字面解讀的習慣,解說這兩種人格模式的特點前先用個比方讓大家更好理解與想像,然後再開始對兩類型的狀況解說。假設:趨利是磁鐵的S極,避害則是N極。而我們每個的思考都帶有微弱的磁性。但磁性的強弱、偏向每個人都不一樣。因此當S極的力量出現時,思考偏S向的人就容易被吸引,反之相斥。而越強的力量相斥或相吸的作用越強。本身磁性屬性越強,就對外來的力量越敏感。但當然也會有同時出現無反應,不帶磁性,或是因其他因素而不會或不能夠對磁性起反應的時期(狀態、狀態)

趨利型人格:會對自己有興趣、開心、獲利、優勢、機會、變化、風險,比較有反應。比起能夠保護自己、維持多少安全感,得到怎樣的改變更能夠激起他的衝動。相反的,守成、放棄機會、只能夠排除不利益而不能投入風險,會讓他心中耿耿於懷,或是試圖找尋一樣的機會再重新選擇。

避害型人格:對安全感、排除外在因素,強化掌控能力、減少未知、拒絕損失等要素容易有反應,不光是自我保護的本能,甚至會將這樣的認知擴大到身邊的人(因為希望減少生活上發生自己預期外的變化)。做決定時就除了希望能得到安全、穩定的保證外,更會希望能同時得到損害賠償與填補的可能性。

上述兩種人格模式並非永遠、隨時互斥。就好比趨利型的人也會希望不論怎麼追逐風險,最後都不會有損失,自己的冒險是正確的。而避害型的人也會希望自己可以有足夠的保證與安全感,然後可以藉此爭取到更多的獲利。但請千萬記住,這些都只是傾向而已,不是絕對值!不是他們唯一的判斷或決定根據。如同上面說的,不論磁力強弱大小如何,也仍有絕緣的時期。

再來是自我理解的部份,這部份不是每個人都那麼明顯好辨別,因為不太有人是100%S100%N。大多都是70:3075:2565:35這樣的比重問題。所以先記住!千萬不要給自己一個絕對值,你不是只適合哪個傾向。再來,請思考一下過去記憶中,不論結果好壞對錯,哪些選擇曾讓你覺得有那誘因特別讓你能做決定?或是有哪些結果很好的決定卻讓你還是有所遺憾,因為當時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有什麼是你明明沒有這麼想,但被別人強迫做出決定,而對方的講法有哪些與你在乎的不同,而使結果讓你不開心、不舒服的?在結果成功與失敗和被強迫而不開心的選擇中各挑3~5個,條列出讓你覺得正確或是缺少的感覺,就可以找出自己的傾向是偏趨利還是避害為主的了。

回到對圈內的選擇問題前,請大家還是要了解到,人格模式不會幫你分辨對錯,而是協助你思考怎樣的條件更適合你、怎樣的交談或思想可能並不適合你。好的,接下來我開始分項說明。哦!再次提醒,不管精蟲衝腦或卵子巨大化都可能造成人當下判斷異常,所以請記好以下提到的選擇,不是ONS所以不用急也不必當下做決定,避免當下做決定才能正確以自己的適性進行選擇。另外,我並不會對怎麼挑m多做說明,因為這挑戰著一個主人的自覺與格局,所以請各位S自行摸索。

有關趨利型人格特質的同好
一、選擇S:
因為S是要引領你、教育你、為你帶來改變與突破的人,因此請確實要對方提出能給予你的改變與方法,並確保他不是用腦洞的妄想拐你。此外,請注意你眼前的人是否有成長的企圖心,因為你並不能永遠處在一成不變中。了解對方有過那些蛻變或想要進行的突破,再思考自己是不是也喜歡這樣的挑戰。
二、選擇圈內人際關係:
圈內人際關係應該還是要如你現實生活中一樣,不該因此就完全不同,但對趨利型為主的人來說,這是個讓你選擇不同的機會,但也因此更容易被誤導到某些危險中,因此容易被某些新期與挑戰牽著鼻子走。那麼他的感受是否真的與你要的一致?圈內其實也常有同性質小團體,彼此是對方取暖的同溫層。但對方的失敗未必是你的失敗,我並不是鼓勵不顧一切的為所欲為追逐風險,但請切記不要被他人的嚇唬而遮蔽了你想了解真相的本性。不要以謠言當成你判斷事情的一切,不要被他人的好心牽制了。朋友間相互拉一把可以,但一直灌輸針對敵對思想的人,並不是什麼好選擇。
三、選擇活動或邀約:
對於新人來說,參與活動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但本來就是為了想接觸新世界才踏出這一步的不是?BDSM圈本來就是慾望導向、追逐真實自我的領域,因此在面對邀約時反而比較需要違背自己的人格特質思考,應該要更思考對方是否已經先保護好自己,但這樣的條件對你並沒有保障?邀約你的人是否只是一再的說活動有多好,可以給你多少機會或感受?是否只是一句真有什麼問題他會照顧就當了事了?如果只是這樣,那這個人就當他是個屁吧!他只是想拐人去HAPPY罷了。參與社交活動,目的不是為了讓對方開心,而是自己想追求的某些事,因此請確實了解該次活動到底能給予你什麼,又有什麼樣的刺激是讓妳真實想要的。哦!還是要再講一次,別用你的性衝動思考。
四、選擇自我表現方式:
老實說,比起個人安全與否,我會更建議趨利型人格的人可以多思考合法性的問題,所以比起選怎樣的方式去表現,請先多了解有關自己的行為到底有無觸及法律的底限。另外就有有關對法律的解讀,切勿自行說文解字,請找有相關專業的人聊聊吧。
五、缺點:
趨利型的人最大的問題就是特別容易被,因為說好處很簡單,只要說的天花亂墜就可能讓趨利型的人上鉤,而且只要目的符合,自我保護的意識就會降低。所以設底限與堅持底限是最大的課題,想玩的開心又不想把自己給砸了,那麼好好思考底限的問題吧。



有關避害型人格特質的同好
一、選擇S:
踏進這個領域本來就是一種突破,但並不表示可以完全逸脫於現實,雖然很多的刺激或是行為都非常誘人,也讓人想要不顧一切,可是到底有誰是同時牽著你一起享樂又還為你著想?比起各種吸引人的話語、道具或技巧,一個S會的再多,也沒有比懂得怎麼保護你與你的現實生活更重要。原則問題最重要,別只是聽他怎麼誘導你到更高的快感,讓他也展示如何給你更完整的安全感吧。
二、選擇圈內人際關係:
朋友的目的不該僅是為了給你更多的選擇,而是為了讓你知道自己是不是忽略了什麼?或是輕忽了什麼。要是對方只是一再找你他去做什麼開心,或是他想做的事,但這些事除了追求刺激外並不能讓你在新奇之後更加踏實,那麼就不是你該繼續互動下去的了。有時找同好本身就是種找安全感的行為,但你認為怎樣是安全的?別人未必和你有著一樣的標準。
三、選擇活動或邀約:
說真的對避害傾向較強的人,我是根本不推薦參與任何活動的。這並不是因為活動都不好,或是活動一定沒有意義。而是活動本身的樂趣就來自於風險,所以對避害型的人來說是否參與相關社交活動,得取決於有多少確定性在。大多數聽過的邀約或是介紹方式,不是只強調有多好玩或可以認識多少人。另一種則是接近恐嚇式的說不去就容易被騙,或是強調要多去看看不同的人不同的講法,才不會被人騙(講這句話的人搞不好其實才是在騙),但對於整個活動的運作、氛圍或參與者到底如何並不會多有分析。但對避害型的人來說,請對方拿出證據或怎樣保證能讓你在覺得不行時安全隨時離開反而更重要。永遠要有隨時能保證自己安全(不論身體、身分、還是生活),遠比沒有參與而失去的機會更加重要。
四、選擇自我表現方式:
請思考,到底你能夠承擔多少的壓力或改變吧。想要在這個圈子當真正的自己,更想讓人知曉。或是如現在網路上一些比較公開的行為,其實沒什麼絕對的對錯,重點是你有無確認好自己的安全控管與退路了沒?反正別人想怎麼做,並不表示你也就可以這麼做,當然也不是不可以,一切要看你做了多少的準備,設想多完備了。
五、缺點:易卡在觀望之中,安全感永遠尋找不完,所以有時不是錯過機會,就真的是不顧前後的豁出去。追求保證與安全是對的,有人激你嚇唬你,那就遠離這種人吧。但請了解,穩紮穩打的前進與劃地自限畏縮不前是有差的。只要不是被激將或被嚇唬也思考好退路時,不妨往前走一小步看看吧

現在大家還覺得我們在非情緒下的決定完全是避害嗎?而在性慾本能之下我們又真的只會依衝動而決定嗎?更重要的真正左右我們感受的到底是什麼了?我想應該還是有人會說他就是分辨不出自己是哪類型,或是分不出怎樣才是適合自己的決定。有個最核心的原則可以讓大家參考,那就是誠信。一個人如果提出的建議與說明,可以跳脫自由的利益而只思考對你的損益,或是能說出正反兩面的問題,那相對之下是比較有被選擇的餘地在。

文章的目的不是要大家去評價他人的好壞或活動的對錯,而是希望幫大家以了解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到底怎麼選擇會更適合自己?或是怎樣和他人溝通自己所在乎的點,才能讓對方理解如果建立更好的互動關係。只有你才能真正懂那種事後才會浮現的感受是怎樣的輪廓,別人或許能透過經驗或觀察分析一二,但始終不是你。所以了解自己、謹慎選擇、好好溝通,才不會讓自己處在後悔或不愉快。當然!有時也可以透過這樣的理解方式,去為正處在低潮的自己找尋向前走的方向。怎麼用?怎樣分辨,大家多試試看之後自然會得心應手的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